Molet

自动化运维软件的模式变化有哪些

Molet 运维技术 2022-11-20 620浏览 0

自动化运维软件的模式变化有哪些

为什么说自动化运维软件更适合采用开源的“集市”模式构建?

新旧两代自动化软件的渊源

传统运维自动化软件以Opsware(后来变成HP Opsware)和bladelogic(后来变成了BMC bladelogic)为代表,畅销书《创业维艰》讲的就是Opsware的经历,属于典型的大教堂模式;新一代运维自动化软件则是以开源软件 Puppet,chef,ansible等为代表,属于典型的集市模式。有趣的是,Puppet创始人Luke, 2007年在bladeLogic干过7个月产品经理。可以说这两类自动化软件之间有很深的渊源,甚至在核心技术实现上都有很多雷同之处。

PUPPET的成长经验

朋友中有几位在Opsware工作过,我自己也曾经在BMC工作过,目前又和Puppet深度合作,对这几家基本上都有一点感官认知。这次美国之行,发现2011年刚开始商业化运作的Puppet,在2015年就能做到$100M(1亿美金)的营收,而且内部人还抱怨说销售做的不好,换了COO至少要翻倍才行,实实在在被惊到了。

如果不是理解错了印式英语,那就是时代真的变了。所以,又看了一遍开源软件圣经《大教堂与集市》,忍不住又要胡言乱语了。

自动化运维软件的模式变化有哪些

先说为什么吃惊,从传统商业角度来对比集市里长大的Puppet和教堂里的Opsware、bladelogic,简直没法进行下去。比如,Puppet的web界面看起来就不像个正经系统,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功能上,连可编排的流程引擎都没有,这在销售阶段怎么讲啊……除了稳定的agent和开放的抽象定义语言,没法比下去啊,哪儿来的这$100M 的营收啊?

怎么可能,于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找些别的数字看看,直到看了:

30000+公司在使用、平均每天增加21个

3800+可复用的自动化管理模块

基本上有点平复,可以思考下去了。

自动化运维软件的模式变化有哪些

首先,puppet的成长经验,印证了《大教堂与集市》里的诸多观点。puppet既满足开源的5个前提,也符合开源的模式发展特征,不一一列举了,都很贴切。更多的感悟是:结合业务领域的特性,自动化管理软件本身是更适合集市模式的。

首先,自动化事关运行环境安全,架构必须异常稳定,尤其是agent和接口层,直插生产系统,一旦有失,无法想象。

怎么能稳定呢?单靠一个天才灵光一闪,啪啪啪敲几行代码,是很难做到的。必须靠足够多的环境和场景验证,才能逐步成熟,这30000+的客户(包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财富500强公司),才带来puppetagent的公信力。靠传统模式,一家一家卖进去,再用起来,想不到结果。(Q:现在还在坚持自己开发agent的逻辑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自动化管理对象和场景千差万别,几乎不可穷举,每个管理员遇到的环境和问题可能都不一样,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显然,问题是如何根据环境和功能场景,构建一个持续更新的管理实践库(场景用例,配置模板,动作脚本,固化流程,接口实现等等),既继承了前人和大众通用的经验总结,又满足个性化需求。

答案可能只在集市里,汇聚足够多的合格的用户,来“共创、共建、共享、共赢”。

在工具层面降低扩展成本和使用门槛是前提,让更多的人有生产能力,这是puppet抽象定义语言解决的问题。

不断被建立并成熟起来的管理标准

花精力建立生态是关键,汇总下来广大用户积累的通用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控质量,将可靠的模块毫无保留的连源码一块儿发布出去,供用户选择,并再在这基础之上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当个性化需求再次被汇总,又能积累出新的共性经验,循环往复,不断成熟,所谓的管理标准就这样慢慢产生了。

没有太多积累和技术实力的用户,就可以直接开箱即用的向这些标准积累靠拢,述而不作。这是模块仓库forge解决的问题,这3800+的现成管理模块就是时间的积累。反过来,传统模式采取的运维知识库,靠一个组织独立生产和维护,基本上没法保证更新速度、覆盖范围和质量。

另一方面,当生态圈足够大时,成为事实的标准,汇聚的就不止是用户的力量了,周边组织,像设备提供商,系统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资源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都会选择从生产和设计阶段一开始就遵从这个标准,不用自己费心费力去发明私有框架了。可以在社区里看到很多***厂商主动适配,我们国内的H记大厂就将在新的设备里内置puppet代理(即将发布)。

***,还有一点颇为精妙的个人体会。也挺符合古书里的陈述,是关于对用户的筛选,如何取得足够多的“合格用户”。传统商用软件因为其销售使命,会尽量满足用户喜好,尽量不让用户努力,除了核心组件,各种辅助功能都做到产品化,甚至有时候对销售来说,辅助功能比核心功能还重要。达成效果是,用户觉得反正又不用做什么,又能买到一堆功能,不管是不是真要用,买了吧。而puppet这种开源软件,是只关注核心刚需的,周边配套一塌糊涂,我有时候觉得它是故意的,这样选择了puppet的用户,必须要自己研究怎么使用,没有刚需推动,也没人搞这个。所以,也反向淘汰了一批不那么合格的用户。这也符合互联网思维中“少即是多”的理念(臆想的谋略)。

有了这些刚性资本,还谈什么商业模式,企业版解决方案加企业版软件,技术支持,顾问服务,培训认证……满眼都是模式。越说越多,好像没法说完,所以干脆不说了,$100M的事儿,个人基本被说服了。

所以忍不住分享出来,自动化软件的平台特性十分明确,开源的集市模式已经在改变游戏规则。自动化运维的未来已来,与诸君共勉!

继续浏览有关 系统 的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