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我看ITIL在中国之特色的IT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

admin 运维技术 2022-11-13 473浏览 0

在开始筹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IT运维管理平台”之前,先来看看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企业的核心业务都逐步地迁移到IT平台上来,对IT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T需要管理,向IT管理要效率,保证IT的有序化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ITIL作为最近几年IT界风头最劲的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被很多企业选择作为IT管理优化和改造的***工具,ITIL成为IT管理的一种标准,但在中国企业采用ITIL的方法来管理IT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企业在落实ITIL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管理的效率没有提高,宝贵的IT人力资源浪费惊人,许多管理岗位被淹没在大量的事件中,疲于应付,流程失去实质内容陷入空洞……

我看ITIL在中国之特色的IT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

所有这些都让企业感到失望和困惑,尽管ITIL拥有国外各大企业成功实践的“纯正血统”,但正如“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对他人成功的简单移植却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根据我以往对国外各大企业的调查表明,国内企业上马ITIL的不少,但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并体现其价值的却***。为什么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结合之前几篇文章的分析,我认为还是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之前的文章中也说到过,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像ITIL这样的理论落地,是在其基本功已经很扎实或者已经不会受到来自于这些层面的困扰基础上才达成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很多都需要自己负责整个IT基础设施及应用的管理工作,依然遵循国外的方法来建设自己的IT运维管理平台,显然会事倍功半。

在这里举些例子吧:

例子一:某次的网络故障可能会造成多个应用系统的故障,产生多个事件,由于基础设施管理的不完整、不全面,无法及时归并这些事件,就有可能产生多个工单,需要多人去处理,其实,它只是一个事件,这时,事件管理流程执行的越高效对企业造成的混乱和损失也越大。

例子二:对业务系统了解不全面,尤其是目前“云计算”的不断深化,很多的业务系统都开始运行在虚拟主机上,如果不能对这些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构筑虚拟主机与实际物理主机的关系,在执行变更流程的时候,就会陷入盲目状态,造成变更失败和对其他业务的不可预测的影响。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如何构筑符合中国企业需要的IT运维管理平台?我认为在规划IT运维管理平台时,可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进行统筹规划,依据“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自下而上,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搭建符合本企业实际需要的IT管理平台。

规划IT运维管理平台:自上而下,建设过程:自下而上,先易后难

由于我国的很多企业IT管理还处于建设初期,首先需要将所有的IT基础设施纳入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IT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这是IT管理的基石,如果不能对已有的IT基础设施实施有效的透明化管理,是很难去实施其他管理的。之所以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一方面是今后进一步进行业务管理的需要,也是实施流程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我国企业在落实基础设施透明化管理中,碰到的***个现实问题就是综合管理平台的选择,用户需要采用怎样的管理系统,才能将IT基础设施的管理数据采集完整,展现在企业用户的面前?这是用户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国外的大型软件都采用标准化(SNMP、RMON等等)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基础设施,在国内,由于信息化经过了多年建设,采用了很多厂商的各种设备,非标的情况非常严重,即使是标准的设备,由于收集的MIB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也各有不同,用户需要读懂这些数据,殊为不易。国内的一些厂商,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多年来坚持不懈的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屏蔽这些设备的差异性,为用户提供标准的基础设施数据,为了保护已有的IT投资,也为了更好更合理的管理这些基础设施,企业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基础设施管理上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厂商的产品来搭建自己的综合管理平台,平台的管理对象应该涵盖从网络设备、主机、中间件到各种典型应用、机房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数据的紧耦合,为关联性分析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对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IT综合管理平台,提出了些建议。那么做好基础设施的透明化管理决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我们真正可以落实BSM、落实ITIL的起点而已。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把这个系列里的一些想法和我的经验给大家做个小结,希望真的可以帮到大家。

继续浏览有关 网络 的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