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yzz

国内首个新基建安全大赛在京启动,攻防演练筑牢新基建安全底座

gtxyzz 安全防护 2022-11-24 370浏览 0

8月3日,国内首个新基建安全大赛在京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指导,腾讯安全、安信天行、任子行、深信服、拓尔思、卫士通、知道创宇等多家安全企业联合发起,国际领先的安全团队KEEN主办,旨在通过极客的视角揭示新基建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场景,拉响新基建的安全预警和攻防演练,为新基建全面部署储备安全技术和人才。

国内首个新基建安全大赛在京启动,攻防演练筑牢新基建安全底座

(首届“新基建”安全大赛启动仪式)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秘书长雷晓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腾讯副总裁丁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格、KEEN公司总经理杨泉等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出席了大赛启动仪式,并围绕新基建下的安全趋势分享看法与实践,为新基建安全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目前,新基建安全大赛已面向全球安全团队和爱好者正式开启报名,总决赛将于10月24日与GeekPwn 2020国际安全极客大赛同步进行。

国内首个新基建安全大赛启动,构筑未来10年的人才与技术粮仓

伴随着新基建的全面部署,安全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未来十年,大量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都将基于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一旦安全出现问题,将给数字经济带来“地震式影响”,安全俨然已成为新基建的“基建”。雷晓斌在启动仪式致辞时表示,新基建下的安全,甚至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网络安全”来定义,很多场景都潜藏着安全风险。需要从顶层设计,建立相应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到安全企业的实践和体系化运作,共同推进新基建的安全发展。

面对新基建这片充满未知的安全战场,本届新基建安全大赛倡导从“黑客的视角”出发,挖掘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预演新基建场景下的安全攻防,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新基建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腾讯安全联合KEEN、安信天行、任子行、深信服、拓尔思、卫士通、知道创宇等生态伙伴共同发起。腾讯副总裁丁珂表示,希望将比赛打造成以新基建为锚点的国内规模最大和最具公信力的新基建安全赛事,以赛代练挖掘优秀人才,为数字时代做好安全技术和安全人才的储备。

在赛制设计上,组委会将经典的攻破挑战与新基建场景结合。据KEEN公司总经理、GeekPwn负责人杨泉介绍,本次比赛覆盖工业生产、公共事业、交通物流、数据通信、经济金融、卫生健康、数字农业等领域,以新基建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中的产品、模块、技术、系统等作为安全研究目标,在合理攻击条件下利用安全漏洞、或者其他新颖的技术手段找到安全隐患。

为了更好地让极客的想象力能转化成护航新基建的安全成果,本届新基建安全大沿用极客攻破挑战中经典的“负责任的漏洞披露”原则。与此同时,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负责人于旸(TK教主)、华为首席云安全生态官万涛等顶尖安全专家担纲本次赛事的评委,全程指导并裁定赛事进行,保障极客的每一份安全研究,都能为新基建安全添砖加瓦。

政产学研联动组建豪华顾问团,呼吁生态协同筑牢新基建安全底座

在走向新基建的安全战场时,整个社会都缺少可参考的安全建设指南,通过赛事模拟实战场景,发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必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可持续性和良性发展的新基建安全生态,筑牢新基建的安全底座。

这也是本次新基建安全大赛一经发起就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与关注的核心所在。据了解,除顶尖专家坐镇的评委团外,大赛还组建了包含雷晓斌秘书长、邬贺铨院士以及多家安全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顾问团,致力于以本次新基建安全大赛为枢纽,打造政产学研联动的常态化,举生态之力护航新基建安全。

雷晓斌秘书长在院士圆桌讨论中表示,在当下新基建蓝图不断构建的过程中,产业形态和安全边界都在重构,政府、企业、机构以及科研系统需要从顶层设计到企业实践深度参与,共同推进新基建的安全发展。

丁珂表示,面对新基建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再是单一的用户、企业问题,而将会扩展到整个网络和云,腾讯一家的力量,不可能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联动生态的力量,寻找破题的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在新基建的场景下,产业链上下游要注重威胁情况共享,共建数据联盟,既要保护数据以及数据更大范围的共享,又能保证各自彼此安全。新基建安全大赛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能让我们更好的发现人才。

除此之外,来自任子行、拓尔思、卫士通等多家国内安全企业负责人,以及KEEN公司和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负责人也在启动会的行业沙龙接棒新基建安全议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分享了新基建下涌现的5G、区块链、人工智能、密码学等新技术与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对于发起新基建安全大赛的思考和期寄。

本次大赛的项目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30日,GeekPwn官网(www.geekpwn.org)已开启招募,有志于推动新基建安全建设的极客可到官网报名。

继续浏览有关 安全 的文章
发表评论